疑问
1、“用当代艺术对学生洗脑”问题
毫无疑问,新媒体艺术的观念和语言表达方式属于当代艺术的范畴,但是当下的80后一代人对当代艺术的了解程度、认知程度呈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因此,用当代艺术观念对学生进行洗脑,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当代艺术语境,是进行当代艺术教学的前提。
在课程之初,各指导教师基本上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来了解每位学生对当代艺术的态度,笔者粗略将之归纳为四类:
a、已有过当代艺术作品的创作经历,参加过相关的当代艺术展览,甚至已经有过作品销售的记录,基本上已可算作“青年艺术家”,此类人数较少;
b、长期关注当代艺术状况,经常浏览诸如“art-ba-ba”等当代艺术社区,但尚缺少当代艺术作品的创作经历,此类人数不少;
c、对当代艺术一知半解,较少关注当代艺术状况,偶尔浏览当代艺术网站,此类人群大约占一半;
d、完全不关心当代艺术,甚至认为“很无聊、很丑陋”,基本上以庸俗现实主义的思维观念来判断和认知当代艺术,此类人数为极个别。
笔者以为,前两类学生以后从事当代艺术工作的几率极大,是新艺术家的后备力量;第三类学生存在着相当大的变数,在适当的机缘、自身的突破等情况下,也不可排除他们以后向当代艺术靠拢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第四类学生,在堪称中国当代艺术重要发源地的中国美院,仍然有存在着这样思想的学生,多少有点出人意料。周啸虎在课堂上面对此类学生的语言,用更直接的语言回击:“……如果你的话是对的,那么只有两种可能存在,要不我们全班50个人是SB,要不就是你一个人是SB……”
根据笔者执教其他相关艺术院校的情况来看,国美新媒体系学生对当代艺术的认知度已经是最好的了,这也和张培力、耿建翌、吴美纯等人的长期灌输有关。由此可见,洗脑是必须的,是当代艺术教学中的先决条件,不彻底洗脑,教学就无法进行。
2、“对异端学生的容忍”问题
在任何艺术院校内,学生群中始终存在着数量不多而延绵不绝的另类群体,他们以不同寻常的行为举止和思维方式而存在,这一少数派群体可以称作为“异端学生”。异端的综合表现为:
a、坚决不合作的对抗性;
b、极度偏执的无理性;
c、超越教学要求和范围;
d、过度自我保护性的排他性……
在当代艺术教学过程中,这一现象尤其突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代艺术本身是一门求新求异、推崇个体原创价值的的视觉人文科学,而学生又处在思维突变的逐步成熟期,分寸尺度稍微拿捏不准,就容易走向事物的反面。在此次创作课中,某女生就自作聪明,临时设计了一个伪方案和指导教师探讨,而其真实方案就是实施伪方案的全过程,她将教师对她的全部教学过程进行了记录,最后通过文本、表格、日志、邮件及根据伪方案进行捏造的半成品等多种样式,完成了她自认为的“总体艺术”作品。同样,另外一个做声音艺术的男生,在教师对其作品可信度进行质疑时,他以我形我素的态度标榜其自我,声称“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我的作品就是做给我自己看的……”云云。
异端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现象,洗脑对此类学生是不起任何作用的。但问题是,我们是否能容忍此类异端学生的存在?窃以为“容忍是必须的”。对异端的容忍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现,也是一种开放的自由姿态。事实上,很多艺术家(包括笔者在内)在当初求学时代,都曾经是被众人侧目的异端学生,我们不能在今天的位置发生变化后,就走向自身历史的对立面。
3、“教师干预学生方案”问题
在此之前,艺术家指导学生创作出现争议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作品完全成为艺术家导师风格样式的克隆翻版,而这样的翻版还不是“升级版”,而是似是而非的“简装版”乃至“降级版”。艺术家担任教职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会以自己的艺术评判标准来指导学生,而这样的标准又与其自身的艺术语言风格密切相关,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就会以此单一的标准为纲,从而造成一个母体下的观念语言的批量复制现象。
因此,在课题确立之初,周、唐、金、曹四人就教学方式达成了一个共同默契,那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作品方案的干预,具体而言,就是不以自己的观念强行替代学生的想法、不将自己的艺术语言风格强加给学生。而使希望在保持学生原有面貌前提下,用提示、引导、修正等方式指导学生,用多元化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方式被证明是事倍功半的。很多时候,不止一个教师会有“怎么还不开窍”的焦躁情绪,无数次产生“恨不得替他们做了”的想法。必须承认,周、唐、金、曹四人在教学过程中多少都突破了最初“不干预”的默契,这也是需要自省的一个问题。有时候教师点破“如何去做”,是可以直接“生效”的,而学生也可以在生效的成品中得到一个样板式的例证。关键是这样教学方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思维惰性,学生会在以后的创作中套用该模式,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力会无形下降,个性会丧失在“一个成功艺术家的成功语言模式”的规范下。
4、“新权威教学”问题
近半年来,关于在当代艺术的学院教育中的“霸权教学”的话题,一直是很多人关心的热点。笔者不太认同“霸权教学”的提法,虽然有这一现象的事实存在,但“霸权教学”这一名词太过情绪化、色彩倾向太明显,不利于中性地、不带偏见地分析这一现象,所以,我主张用“新权威教学”这一名词代之,以表述同一概念。
当代艺术进入学院,是不可逆转的新趋势,一些最初涉足其中的当代艺术家,利用其自身的学术声望,迅速地占有这一空白领域,从而形成新的艺术教育权威。这可以说是时代的必然产物,因为当代艺术进入学院之初,也迫切需要建立新权威,以迅速确立其在学院内的地位,用来对抗强大的内部传统势力。
新权威的建立犹如金字塔之顶,需要有门人弟子组建其庞大的基座,以群体方式来维护其艺术理念和评判标准,所以必然要强调其中的共性。新权威教学因为有导师成功模式可借鉴、套用,故可以迅速见效,在短时期内取得不错的教学业绩。问题是这一切是以扼杀学生自由个性、凸现导师艺术标准的共性为代价得来的,在导师的羽翼下固然可以得逞一时,但是长期在羽翼阴影下必然会丧失自我个性的创造力。故从长远来看,还是弊大于利。
所以,笔者认为,在承认新权威教学的前提下,具体的教学执行者需要修正其部分教学思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良性的发展。学生需要一个自由的姿态来学习当代艺术,教师也需要一个自由的姿态,面对当代艺术教育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