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黑幕(图)

2009年2月26日来源:东方早报作者:
走私品集散地


  拍卖行素来对拍品不问其来路,而此行规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法分子,为一些来历不明的文物提供了“漂白”的渠道,间接导致了世界性偷盗、走私文物艺术品行为的猖獗。


  据报道,苏富比和佳士得等公司,长期参与文物的走私买卖,与文物走私贩子合作并提供佣金,在意大利、印度、柬埔寨和伊朗等地,大肆走私偷窃文物。这些都为文物走私和盗墓活动提供了流通出口,也给各地的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印度艺术目前正逐渐受到世界上各大收藏家的喜爱,但大多却是在黑市上流通,其中有许多艺术品还经过拍卖洗清走私痕迹,印度警方曾于2003年破获一起特大走私案,主谋名叫拉吉,印度警方在调查中发现,佳士得拍卖行2000年9月20日出版的拍卖目录中,有两尊11世纪的印度教神雕像。这两尊雕像是1999年9月从拉贾斯坦邦巴蓝附近的一座著名神庙中偷走的。印度警方认为,这两尊雕像卖方的户头上虽然分别写着班克斯和亚罗,但其真正的主人都是吉。印度警方甚至怀疑吉亚是某拍卖行的代理商。


  拍卖行还不择手段,以错误的信息误导买家,争夺客户;在拍卖会上雇“托儿”炒作,哄抬拍卖品价格;有的拍卖师与人私下串通,拍卖赝品,以收取高额佣金。

怪现状之中国篇


  关于中国拍卖界操作内幕、赝品现象等,曾经有过几次大的争论,也发生过几起拍卖公司讨要名誉权的诉讼案,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面对公众说出他们所了解的具体情况。但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夏叶子在其出版的《艺术品投资》一书中,以大量朴实的个案透露了其中拍卖场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认为,夏叶子所述现象,尽管不是艺术品市场的主流,但基本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所有这些内幕,这些不正当的伎俩,都对当前正在发育成长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有极大的消极影响。


虚增成交价


  夏叶子在书中认为,有些拍卖公司为达成交易,会迁就买卖双方的暗箱操作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虚增成交价。具体做法是,委托方、买受方、拍卖方按事先约定“真实”成交价和“真实”佣金,比如约定拍品的落槌价为1000万元,再加10%的佣金,最终成交价为1100万元。此后,拍卖就进入了表演阶段,拍卖师会再虚叫到1800万元落槌,加上10%的佣金,最终成交价变成1980万元。但是这个价钱是给别人看的,不会按这个价钱进行结算。


  夏叶子说:“一些不规范的拍卖公司会这样做,这会使得更好的艺术品和更大的买家会向拍卖公司集聚,如果买的和卖的,都集中于此的话,那拍卖公司以后佣金就可以赚得更多。”


  但这一虚高部分仍有一个限度,因为如果成交价过于离谱的话,就会起买家怀疑而难以在以后吸引买家。夏叶子认为,炒作的虚价在现场可能会导致其他竞争者判断失误,从而以过高的价格参与竞拍,“所以进入拍场之前,先要咨询专家,给自己定一个价格上限,不能到了拍场上以后,看到情况临时又变了,那样就容易上当。”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