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从收藏型市场到投资型市场:艺术市场价值判断的轴心转换

2009年3月6日来源:艺术与投资作者:姜长城

  而出于变现难易度的考虑和巨额差价的追求,传媒力量及其思维被放大。对于艺术家名誉度的看重,对于媒体传播扩散度的看重,对于作品中新闻性、敏感点的看重,对于作品展示效果的轰动性和作品视觉吸引力的追求等,诸如此类的因素在影响作品价值判断中的作用在不断的加大。

现时艺术价值判断系统的构成

  以现在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艺术家刘小东为例,其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重要展览“新生代”展览的主要成员之一,在尹吉男(美术史和文化学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的表述中,这一流派的学术思考被纳入中国社会转型的大文化生态变迁结构中,定位为作为新一代知识分子的艺术家在新的社会和文化境遇下的价值观、处世姿态的转变,而刘一直被当作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来描述,并在诸多媒体传播中被不断认定。他创作的《三峡新移民》选材于中国近年来具有轰动效应的经济社会事件,本身具有一定的记录性,是一个具有广泛认知度的事件的记载和艺术表达。《三峡新移民》创作过程中还和中国的前卫导演贾樟柯有所合作,以艺术家实地创作为部分内容的影视作品《三峡好人》获得了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艺术家本人、电影和《三峡新移民》作品的知名度都被点燃提升,达到一段时间以来的顶峰。正是在这个时段中北京保利拍卖秋拍(2006年)中推出该副作品,经过数轮争夺该作品被国内餐饮企业俏江南的老总张蓝以2200万人民币的价格拿下,一时成为国内当代油画的神话。而在这个拍卖结束之后,刘小东的《温床》、《十八罗汉》就一发不可收拾,在接连的几年拍卖中接二连三的疯狂冲击高价榜。

  刘小东是个风格稳定的艺术家,随着他艺术功力的提升和学术素养的提高作品前后会有些差距,但是就以其同时期的作品来看,其价值认定显然存在巨大的差额。该艺术家冲击高价的作品颇具共性,那就是都是与社会的或者政治的因素有微妙的关联,由于作品描绘具有一定的纪实性,因而其具有一种历史直击的力量和穿透力,再加上刘小东在艺术界的身份、地位和声誉度,因而当其被投资人选中的时候在合适的市场氛围中就会创造出收藏型市场中几乎不可能的高价,这个从某位老先生的感慨“在世艺术家怎么能卖的比古代书画还贵啊,真是不可思议”中就可以直接感知,而这种不可思议正是原有的收藏型市场思维的遗留所造成的,后来急不可耐、前赴后续的发生的那些个高价就更是这个市场结构转换的最好解释。

  艺术家知名度、高关注度、高新闻性、高传播率,这些越来越成为艺术作品现时价值判断的重要指标,而这对应的是高变现率、高额差价、国际竞价,随着艺术市场全球化程度的提高,随着中国艺术品的认知度及中国文化的扩散和认知度不断扩大,这些因素中国别的力量会不断上升,中国制造可能本身就是一个溢价的指标。

  当然世界上每天上演很多戏剧,但是能长久演下去的却寥寥可数,艺术品也是这样。历史上许许多多的艺术家在其在世的时候风光无限、前呼后拥,而在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洗之后,却只有极少数的会被记载下来,载入史册、进入文明殿堂。而这个历史的价值认定又往往是政治的、大的文化变迁的和随着经济科技等发展人们的生活改变所导致的审美习惯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合力导引的,尤其前两位的力量更加巨大。改朝换代之后前朝文化被视如粪土销毁鄙视的案例并不少见,而历史学本身的变迁和理念的转换都会影响到艺术品的长远价值判断。所以说艺术品的价值认定基本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诸多的变量会在一定时段内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评判系统,当然从一个普泛意义上说,那些反映了时代精神和人类文化中的一些精彩闪现的作品最终会获得其历史的长远价值。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