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艺术阴谋,还是市场泡沫

2009年3月10日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

但在被称为“艺术市场晴雨表”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的崭露头角,并未能打消投资者对市场泡沫的顾虑。针对2005年的井喷状况,多数人士表明,其中“80%是炒价,20%是收藏。”由于存在大量市场短线炒家,其泡沫程度可见一斑。

另外,目前拍卖机制尚不健全,“枪手造假”,炒作虚高价位等暗箱、黑幕也频有发生。这造成虽然拍卖场面持续火爆,不少拍卖公司也只能拍出一场便宣布倒闭。而且,存在全国拍卖行业的虚报成交数,也增添了个中泡沫成分。

2006年春拍中,除了几位当代艺术家的画作继续拔高外,内地艺术行业拍卖走势普遍偏软,以至于媒体长吁短叹,2005年的泡沫局面终于落幕。

最后一个是傻瓜?

一位处于市场一线的专家表示,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谁成为最后一个买家,谁就是傻瓜。

一方面,它反映出艺术品交易的风险性;另一方面,它也暗示了在当今经济形势下,艺术品如同流通货币一般,人们用它转移、增值自己的财富。一个投机者可能一夜暴富,但一名出色的收藏家则应同时具备眼力、耐心和气魄。

实际上,理性的投资者应该仔细分析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它的井喷背景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官方主流体制也在逐步接纳素以好斗闻名的当代艺术:2005年中国第一家当代艺术博物馆OCAT在深圳成立;由于85新潮一代艺术家逐渐接过话语权,像中国美术馆、广州美术馆这样的官方一级美术馆也将增加当代艺术的比重。

同时,于1998年成立的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今年也与新闻传媒合作,公开举办了它的第四届评选。CCAA的创办者是瑞士人乌利·西客,如今已拥有4000余件中国当代艺术品。尽管像他一样专门从事中国当代艺术的国外收藏家不出十位,越来越多的国外藏家和机构却将眼光瞄准了中国。

虽然中国当代艺术在欧美艺术品市场中所占份额微乎其微,但很有可能成为欧美艺术品市场长线调整的重要目标。由于欧美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趋缓,2000年下半年,纽约艺术博览会已呈现出市场疲软的征兆。另一方面,长期作为艺术中心的日本,即便其艺术体制较之中国更为健全,但80年代经济增长的结束使得当代艺术市场迎来长达十几年的冰冻期。由此,有文章表示,亚洲艺术中心正由东京向北京偏斜。

而且,中国当代艺术品增值空间十分广阔。2006年纽约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中,拍价最高的张晓刚油画《血缘:同志第一百二十号》仅为97.72万美金。而维也纳分离派画家克里姆特的油画《阿黛尔·鲍尔夫人》,则被纽约藏家以1.35亿美金的天价收走,刷新了由毕加索的《拿烟斗的男孩》以1.04亿美金保持两年的纪录。

正如乌利·西客说,当代艺术家们已经超过了他们创作的承载力。尽管谁都知道过度商业化无益于艺术,但那仅是一个道德问题。目前最时髦的口号是:Makemoney,noart,而艺术似乎从未面临如此令人不安的合围。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