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中国艺术品投资热在全球兴起

2009年3月18日来源:东快网作者:
谁在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说到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发掘与收藏,有一个指标性的人物:乌利·希克。曾经是瑞士驻华大使的他,自1979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以来,一直持续地关注着中国当代艺术。他所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涵盖了大约250名艺术家的2000件艺术品。这使他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无论在范围上还是质量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愧于“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收藏第一人”。作为促进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指标性人物,除了收藏家的身份,乌利·希克同样以艺术创作的支持者、艺术家的赞助人和艺术品的联合制作人等身份在中国艺术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8年,希克建立了每2年颁发一次的中国当代艺术奖。2007年,他又建立了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即使到今日,他仍然在发掘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年轻血液,以此来见证中国时代的发展。

  而这一年,同样身为广告人、收藏家的查尔斯·萨奇,在英国新画廊的开幕亦以“中国当代艺术”为噱头,举办了“革命在继续”的中国当代艺术展。毫无新鲜血液,缺乏延续性与系统性的策展方式,使得外界评价萨奇连“中国的表层都未能发掘到”。这一做法未免使人怀疑,“投机”和“炒作”或许才是这一展览的真正目的。

  当代艺术的收藏不同于古典画作的收藏,因为其尚处于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必将随着时代洪流而高起低落,虽然现今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令人侧目,但井喷的速度也许相伴的是回落速度的加剧。收藏者本身的态度至关重要。

当代艺术陷入低谷后的中国艺术品

  伴随着2008年秋天的雷曼兄弟的噩梦,金融风暴瞬间突袭全球。作为时代回应者的当代艺术市场更是备受打击。因而就有不少的收藏家开始玩市场策略,想办法抛售作品以期在作品贬值前套换成现金。这反而造成了当代艺术市场的部分贬值。但在真正的收藏家看来,当代艺术市场价值的回落,其实是再出发的最好时机。资深收藏人士对此做出了自己的详解。

  来自美国的罗根夫妇收藏了诸多当代艺术品,他们以个人名义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具有多样性和系统性。在其看来,收藏当代艺术的重要价值标准之一是艺术史的逻辑标准,创造中心的转换将带来新一波的艺术增值点。其次作品对当代问题和情境的切实关注与追问也不可或缺。罗根先生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藏观念,那就是他坚持认为艺术是时代和文化的一面镜子,无论我们是作为个体或者是整个社会整体,最好的艺术都能洞悉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以如上三个标准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注解,无疑是恰当的。正如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二十世纪艺术部门主管张丁元所说:“目前亚洲当代艺术市场进入了一个理性调整期。当代艺术的买家们会在更加理性地寻求艺术品的合理价格后积极出手,藏家们对当代艺术品合理价格的认知也更加成熟。”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