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70后艺术家群体渐成市场后盾

2010年7月5日来源:嘉德在线作者:
同样这样几个艺术家个人的成交纪录是值得被铭记:张晓刚2006年3月举办的纽约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中,《血缘:同志第一百二十号》(1998年作)以809.8万元人民币的高价位居整场拍卖的第一位,超过百万美金并刷新了当时张晓刚作品成交价的最高纪录。也开创了当代艺术品的天价时代,目前张晓刚作品成交价的最高纪录是2008年5月在香港苏富比《血缘:大家庭三号》(1995年作)以4263.0750万元保持。2006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推出的方力钧《2001.1.5》(2001年作)成交价为250.16万元人民币,创出了方力钧个人作品成交价的最高纪录。在2008年5月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岳敏君《轰轰》(1993年作)更是以4813.3875万元的高价创出了岳敏君作品价格的最高价,在2007年5月份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中,王广义的《Rolex》(2003年作)更是以416.368万元的价格刷新了个人作品价格的新纪录。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0年春拍中各位大腕艺术家价格的整体收缩。艺术家个体成绩显示:如果以张晓刚、方力钧、王广义、岳敏君、曾梵志、刘野、周春芽、刘炜等作为当代艺术市场第一梯队,那么第一梯队在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北京保利三家拍卖公司春拍中的表现基本稳定,市场价格平稳,稳中略有升幅。

  市场中的后起之秀曾梵志、刘野的表现反倒是成为了此次春拍价格中的领头羊。曾梵志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面具系列》拍出1720万拔的头筹,而刘野也在香港苏富比中以《金光大道》的拍出1684万位列第二。

  张晓刚、岳敏君等市场明星在今年春季少见有大作品和代表作品释出,所以也缺乏领头价格,张晓刚的作品《血缘大家庭系列》此次北京保利春拍中以840余万元成交,创下张晓刚个人在2010春拍中最高价格,岳敏君在此次香港苏富比春拍中的《1994年作 在湖上》作品以1290.08万元成交, 创下岳敏君个人在2010春拍中最高价格,在随后的北京保利春拍中,岳敏君的作品《满怀豪情》以978万元成交。张晓刚和岳敏君的个人价格行情组成了此次春拍行情中第二梯队。

  2010年春拍中具体的交易情况来看, 50,60后的一线大腕们的作品也纷纷换上了小尺幅的作品,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这样一方面保证了这部分艺术家作品在市场中爆光率,保护了艺术家的价格。另一方面也让价格降下来有了更充分的理由。以北京保利、香港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三家春拍为例:张晓刚在春拍中一共有12张作品上拍,大约有4张是版画。4件作品流标。岳敏君则选择了水彩或者版画作品、雕塑作品,则在三家公司春拍中总共有12件作品上拍,其中版画2件、水彩和雕塑各1件。1件作品流标。方力钧在春拍中总共有12件作品上拍,7张版画,2件雕塑作品。1件作品流标。王广义在春拍中总共有15件作品上拍,其中50×50cm以下的作品有4张版画,1件雕塑作品。3件作品流标。

  作为领头羊的曾梵志在三家拍卖公司春拍中共有13件作品送拍,其中有3件是版画或者素描作品,2件作品流标。刘野在三家拍卖公司春拍中共有13件作品送拍,其中5张水彩作品,1张版画作品。1件作品流标。

  而全新突破70后的年轻一代艺术家在市场中的表现出几个不一样的特征,以几位早已迈入百万军团行列的艺术家为例:(管勇、尹朝阳、李松松、李晖、韦嘉)管勇在此次春拍中总共有三家(佳士得、保利、匡时)拍卖行上拍,共3件作品,3件作品均超过200×150cm。尹朝阳在(翰海、佳士得、保利、匡时)春拍中总共有9件作品上拍,作品均超过120×100cm,2件作品流标。李松松在此次春拍中总共有(香港佳士得、香港苏富比)3件作品上拍,1件作品流标。李晖在此次春拍中总共有(翰海、佳士得、保利、匡时)4件作品上拍,全部成交。韦嘉在此次春拍中总共有(翰海、佳士得、苏富比、保利、匡时)5件作品上拍,全部成交。

  两相比对,50、60年代的一线大腕艺术家基本守住了价格行情,他们拥有比较稳定价格体系。但也表现出市场中缺乏精品,藏家惜售的现象。反倒是50、60年代的二线艺术家如俸正杰、叶永青等被画廊和藏家弃守严重,在今一步的调整中,价格呈现出比较大的起伏。70后的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市场表现则反倒显示出青春和活力。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70后艺术家中已有近10个艺术家(尹朝阳、李松松、管勇、李晖、韦嘉、仇晓飞、陈可)的单件作品成交金额超过百万,并且这样的规模趋势正在逐渐扩大。也说明70后的年轻一代艺术家正在成为这个市场的“后盾”。 作为市场“后盾”的年轻艺术家虽然不能马上拿下一个“天价”的成绩,但其发挥的好坏确能影响整个大局。

  相对而言,20世纪大师的作品在今年春季拍卖市场继续受到藏家的看重。华人艺术家,如常玉、潘玉良、赵无极、朱德群等受到市场的热切追捧,2010年的春季拍卖就已经很明显的看到他们为拍卖行贡献了大量的资金数据。另外2010年的春季拍卖中70后艺术家的萌芽了,甚至一些一线艺术家已取代主流之姿,受到藏家的青睐。高价变动情况很清晰的说明买家变的理性,作品的品质,是否代表作品才是他们更为看重的。仅仅依靠“名气”买作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市场后盾:本土后发优势显现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火爆相伴始终的却是“争议”、“泡沫”等等质疑的声音——资本炒作、价格虚高、西方订单的加工厂、浮躁、快速的买进卖出……经历经济危机之后,艺术市场的操盘手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筹码分散”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前后艺术作品由于当时的经济水平和市场体制的不健全而大量流通到国外。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越来越多的藏家(萨奇、尤仑斯、罗伦斯。舒勒)将作品送拍,也意味着将中国当代艺术定价权拱手相让。但当前当代艺术价格急剧的下滑,也让更多的拥有精品力作的藏家不愿意送拍。当代艺术市场泡沫的减少,也令人们期待它2-3年之后的新一轮的反弹。

  竞争的无序、自我约束能力差、交易秩序混乱、利益关系失衡、积累不够、可持续发展支撑乏力等。此外,艺术品的投资功能越来越凸显的同时,艺术品市场投机和炒作的氛围也越来越浓,投机当道、信息浑浊、诚信危机,已成为影响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顽疾。而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作品,在后发优势上有明的显现。尤其是2000年以后的作品由于市场的建立和本土藏家的增多,更多的作品在本土就及时被“吸收”了。 泡沫相对较少的年轻艺术家作品会自然受到追捧。也成为了各个艺术市场操盘手追逐的目标。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70后艺术家中已有近10个艺术家(尹朝阳、李松松、管勇、李晖、韦嘉、仇晓飞、陈可)的单件作品成交金额超过百万,并且这样的规模趋势正在逐渐扩大。尽管过去的两年里,当代艺术市场的急速“见底”,新一代年轻的卡通风的作品也由高到低极度不稳定,但以过去两年成交数据来看, 70后年轻艺术家的板块始终在不断成长。无论是交易金额的增长,还是交易数量的增加。最重要的是,这种成长在以一种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当前,在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法制逐步完善的前提下,艺术品市场通过自我的淘汰也在迈向成熟。相信在下一轮的增长,一个真正繁荣和健康的艺术品市场值得期待。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