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如何看当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

2010年12月22日来源:新浪收藏作者:
西沐:我们前面多次提到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换血”,而背后的总推手则是艺术品市场投资结构正在发生大的全局性的转变。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这种变迁与变化,似乎正在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向人们显示:一是市场的购买主体正在由以藏家为主体向以机构与资本为主体转换,藏家跑完第一棒,资本正在接手第二棒;二是收藏由玩家的秘玩独技向专家团队顾问咨询的方式递进,即由秘不示人到用理性、分析化的语言来说明原因,揭示其投资收藏的规律;三是交易过程由个人化的“点”状交易不断向企业化、机构化、交易化的平台状态转变,也就是说,从“点”交易向平台交易转变。这种转变的核心理念,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贯彻“公信、公平、公正、透明”的基本理念与精神。当然,大环境的变化更是有目共睹的,这里不再展开阐述。也正是由于这种“换血”与变革的存在,事实上,正在推动着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更大范围与更广泛的背景下转型。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大的方面:一是市场的基本结构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在艺术资本强势介入的过程中,藏家及其购买力已经或者正在被快速地边缘化。二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正进入新一轮的进程,新一轮的进程不仅仅体现在艺术品价格上有了一个大的上涨过程,更为重要的是,艺术品市场的社会关注度与影响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文化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发掘与认识。三是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迅速兴起,2010年我们愿意将其称之为“资本元年”。四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世界艺术品市场的地位迅速提升并得到巩固。在国运的牵引与巨大消费能力的推动下,大中华圈的文化认同感进一步增强,北京作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的地位正在浮出。五是围绕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四大瓶颈而展开的攻坚会有进一步的深入进展。分别是:以资产评估及资产化为核心的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育与发展已不断有所突破;以征信体系为核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诚信体系的建设已引起广泛的重视与关注;以市场主体的发育与发展为核心的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已逐步地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议事视野,其中,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以审美文化重建为核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环境建设也日益引起学界、政府及藏界的热议与关注,如何构建既充分体现民族审美趣向又与面向世界的审美文化体系同步,已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

  记者:亿元时代是否意味着泡沫时代,拍卖市场的前景又将如何呢?

  西沐:亿元时代是否意味着泡沫时代,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回归到如何看待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基本面的问题上。我一直认为,首先是考查市场大势,包括三个方面:大的走势、规模的扩张能力以及价格的成长性。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市场大的走势已经在形成的过程之中,以拍卖市场为例,从今年的春拍开始,拍卖市场可以用火爆来形容,成交量迅速提升,仅今年春拍的市场规模就几乎与去年拍卖市场的整体规模相当,并且天价不断被爆出,新进场资金很踊跃,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市场环境、资金及这种趋势的带动下,市场主体的其他组成部分虽然未能表现出与拍卖市场同步的热度,但总的状况是不断向好的,并不断走出了前两年的冰冻期,迎来了一轮新的发展机遇。其次是看市场的结构,这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一是主体构成层面,主要的核心是一、二级市场的消长状况。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中,还是像以前市场高峰到来那样,上演了拍卖带动画廊的基本格局。当下,与拍卖的火热相比,画廊市场还是显得有些冷落。二是资金构成层面,最大的变化是,藏家及玩家资金规模占拍卖总资金规模的比例在不断下降,而新进入的机构及资本的投资资金的数量及所占总投资规模在迅速攀升,资金构成比例的这种变化,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艺术品市场投资结构的变迁,为市场新走势的形成与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及其体系的民间背景及市场大环境的不断形成,都在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空间及发展的动力提供新的机遇与前提。四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参与者的构成正在发生着新的、极具战略性的调整,这不仅表现在年轻财富类人群的大量涌入,更表现在国外藏家及资本的积极参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这种新的发展趋向,是一种结构性的战略调整,必将在一个新的高度促使中国艺术品市场迈上新的台阶。第三是市场行为层面。随着经济及国运的不断增强,人们投资、收藏与消费中国艺术品的能力及习惯也在不断地形成过程之中。据有关方面研究资料统计分析,当一个国家人均收入达到60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就会兴旺起来,当人均收入超过9000美元时,艺术品价格就会被迅速拉升。为此,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思比特在《2000年大趋势》一书中曾经预测,艺术品收藏将会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的热门行业。第四是大环境层面,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大的国际文化生态环境,现在我们看到,随着中国概念的兴起,中国文化的传播与认识正在不断增强,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大文化背景;二是消费环境,随着中国精神消费的兴起,艺术品消费逐渐成为精神消费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是经济大环境特别是在流动性泛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下,艺术品作为一种理想的投资性的消费会不断得到人们的追捧。所以,我们说:无论有多曲折,市场的大势是无法改变的,即就是市场有泡沫,也是发展过程中的泡沫,也许今天的泡沫就是明天的基础。这么说,并不是在排斥有进行市场调整的可能。因为,调整也是市场过程的一部分。

  在看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大势、结构、行为及环境等这些基本面之后,我们还要看到对市场基本面的形成及稳定有威胁的几个不利的因素,概括地说,主要有:第一,一级市场的问题,即二级市场的热度何时以何种方式传递到一级市场,这的确是一个大的问题。因为拍卖市场仅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小的组成部分,据估算不会多于20%的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千万勿将拍卖市场当作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全部,拍卖市场仅仅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风向标。第二,资本发育体系及其环境的问题。资本介入拍卖市场与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育有关联,但更为重要的是艺术资本体系的发育,只有深入到中国艺术品市场机构内的资本,才能真正有效地、持久地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如果资本仅限于介入拍卖市场,那么,带给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局部压力与市场过热可能会带来更多、更新、更深层次的问题。第三,政策与法规问题。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了需要政策与法规规范与导向的地步了,错过这一时期,政策与法规缺失造成的市场失范,会殃及国家文化利益与文化安全。第四,经济走势与大的经济环境。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不规范问题,导致了它对经济大环境与走势的高的敏感度,不关注大环境,就不可能读懂中国艺术品市场。对于拍卖市场的前景我是一直看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拍卖市场没有问题或是不存在严重的问题,更不是认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就具有了核心的竞争能力。我们知道,去年全年的艺术品拍卖成交额是220多亿元,而今年春拍就几乎与去年的拍卖成交额相持平,而今年秋拍的火爆,我预计会实现400亿元,即全年将会达到600亿元的规模。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认为,已经到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练内功,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的时候了,应将把对业绩的焦虑转换成对服务质量及核心竞争能力的焦虑上来。我们愿意看到,不断进入世界十大拍卖公司的中国拍卖企业,不仅仅是依靠成交额的提升,而更多地是依赖竞争能力的提升。对中国拍卖的看好是基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基本面的认识,而对中国拍卖的顾虑则更多地是对拍卖行业环境,以及拍卖企业在强大的市场动力推动下失去自律与自省的能力的担忧。现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最需要的是向前看,因为,风险的积累不仅仅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所独有,竞争就是在大环境中不断抓住各种机遇,从而依靠自身的市场能力与竞争力来实现定价权的回归。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