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家王彦萍开幕式致答谢辞

折象:王彦萍作品展策展人,中国美术馆王萌先生开幕式致辞

艺术家王彦萍、学术主持范迪安与策展人王萌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厅
2012年11月21日下午2点,“折象:王彦萍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由著名理论家、批评家范迪安先生担任学术主持,中国美术馆的青年策展人王萌先生策展,展出了近20年来王彦萍的创作的作品。展览全方位呈现了王彦萍20年艺术创作道路的变化,尤其集中体展现了王彦萍所创造的“王氏折象”系列作品。
在王彦萍最新的作品中,屏风成为她关注和使用的核心对象,她把中国文化中横贯古今的这一重要器物发展为独立的文化符号,揭示了被艺术家视为中国文化特征的具有神秘感的“屏风心理”——需要隐藏和遮蔽的文化表征。王彦萍在她的屏风世界中“折叠”和“排演”她所关注的中国“聚文化”,形成她最新的《屏风:聚系列》,借助折叠式屏风所特有的扇面“起承”和“折叠”功能,将聚在同一场域中的人物群体置于同一屏风承续之中,转折的扇面从视觉构成和观念表达的双层关系中呈现出“折叠”的意涵,在个体与群体的若即若离、屏风前后的若隐若现之间,王彦萍将她的水墨创作和文化思考带入一种被意大利美学家艾柯所阐述的“开放式作品”,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回味空间。从这个角度讲,王彦萍创作了一种“折象”的水墨图式,成为本次展览的学术主题。
在关注“人之象”的《屏风:聚系列》之前,王彦萍的屏风系列还有一个与之平行的“物之象”,她将自己喜爱的中国古代家具安排在屏风的转折图像中,沿着中央美术学院的水墨大家卢沉先生所开创的“水墨构成”学术方向,引入王彦萍曾迷恋的马列维奇、蒙德里安和包豪斯的视觉构成原理,与中国古典画论中所主张的“经营位置”和篆刻艺术中的“即白当黑”等画学理念结合在一起,发展成具有个人心得的“折象视觉”。在屏风之中“重构”古典家具的作品也是她向中国文化致敬的特有方式,此外,她还将作为艺术家世界中重要的画室、静物和室内外感受带入屏风,呈现了一个丰富、鲜活和精彩的屏风系列。做为对艺术家这20年的学术探索和风格转换的梳理,本次展览还特别展出1990年代末期的《自画像》系列,以及在此之前曾被学界认知为“表现型水墨的”早期作品。那些满幅式早期作品创作的支点建立在直面生活的心灵感受上,野兽派的色彩冲击力、立体主义的人物结构、超现实主义的潜意识幻觉和表现主义中形式的强烈情感化渗透出了王彦萍在那个年代的现代意识和现代取向,也成为她创建“个人话语”的风格符码。
正如策展人王萌所说,王彦萍艺术的最大特征是超越了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二元对立思维的人为制约。她用水墨的方式探讨了形式结构和空间处理的多种可能性,对当代水墨的发展和创新有积极的启发。本次展览也将展出至11月26日。
关键词:王彦萍 北京画院美术馆 展览 当代水墨
相关新闻:
艾敬的综合艺术展专访
银河SOHO实现高瑀的“不现实”
陶鼎国内首次各展演绎“色抽象”
艺术下午茶——陈文令个展贵宾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