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中国水墨计·叁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幕

2013年12月30日来源:今日艺术网作者:今日艺术网

参展艺术家合影

  2013年12月29日《中国水墨计·叁》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幕。展览共邀请了靳埭强、胡亚雄、黑马大叔、胡绍中、杨志麟、靳宝霖、李亦文、徐岚、曾辉等九位在设计教育,设计理论,设计创作中颇有建艺术家参展,胡亚雄同时担任策展人。开幕式结束之后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参展艺术家分别就自己的艺术创作经历结合本次展览主题“易”,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探讨。此次展览充分体现了艺术家的跨界精神,是艺术与设计的交流与结合,展览将持续到2014年1月6日。

参展艺术家靳埭强发言

  “水墨计”倡导的是用中国人的方式去呈现中国人的感受,并用中国人的方法解决中国人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简单的回溯,而实质上是在找寻解决问题之根源---我们已有存在向西方学习的百年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恐怕已过多地忘却了自己,我们往往把追摹到的虚幻当成了不可颠覆的实在,而以为世界只允许一种事实存在,这多少是我们的理念进步的障碍。“水墨计”是设计家在“复活”一种已存在数千年的而仅在几十年间被抛弃的东西,指责它的落后的理由恐怕只在于它的古老,而因此蒙羞却是当代人的无知。当我们熟知了“样式雷”这一代人的方式之后,我们怎不以东方意味的存在而自觉呢?

  “水墨计”每年一度的巡回展,正在逐渐迫近我们意欲解决的问题---东方的感觉、东方的方式以及东方的缺憾,我们并不是鼓吹一种灵验的方法,而是在复苏、复活、复原一种原本习惯的方式,在今天这个信息充盈的世界里,将精神与物质的问题调和的更为精彩。

  “水墨计”如果仅停留在一群设计家的自得其乐之中,恐怕就大谬不然了。“水墨计”在证明自己,也在证明其实这是个可行之道,于是,它必须落实于“教育”的计划。

  首先,必须倡导在设计教育中落实“水墨画”课程的进入,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一、二年级的受教育阶段,使设计教育部脱离中国意识的大背景,唯有此举可以改变长期的西式教育带来的机械、模数、复制的种种弊端,改善设计教育的僵化模式,解除设计脱节于大艺术范畴的状况。

展览现场

  “水墨画”课程不是鉴赏课程与临摹课程,它是以绘具来限制与刺激表现能力的课程,是感受的体验与初步经验养成的课程,我们并不需要专门的培养水墨画家,而是希望学习者能有中国经验的积累,这是中国艺术家必需面对的问题,无论你是画家还是设计家,你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是你一生都摆脱不了的问题。

  “水墨画“课程在不太可能有较多课时的情形下,需要有较多的实验性与常识性贯穿其中,教师只需要讲授相关常识,其余交于学生大胆尝试即可。这个课程不太可能大量出现成品,而是拥有一堆实验失败的产物,但却是学生一辈子经验中的一个部分,这难道不是中国高等院校最应该做的事吗?

“水墨计”是水墨实验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证明着水墨的无孔不入的渗透力,也证明着中国设计界开放的心态与文化的状态,它最直接的作用是对设计感受的深化,进而推动设计精神的提升,我们切身地意识到:不如此,中国设计的存在在相当大的范畴内其实是毫无意义的。

展览现场

  “水墨计”自觉地与“中国水墨运动”相连系,这是因为其中心的内容与相关问题均是共同的与相互的,“水墨计”的出现不是一个“方面军”或一个“山头”,而是指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共通的问题所在,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当代---普遍问题的所在。因此,“水墨计”的出现看似偶然,却属必然,它不隔离于这个时代,而将时代精神充分贯穿自己的行为之中,因为它知道,任何运动只是过程,而精神实质才是长流以往的固有存在。

  “水墨计”的三道题:创作、教育、运动,是当代回避不了的数个问题之一,好在它已是“水墨计”(即计划)在理念上已做安排的问题,那么方法只有一个:面对。至于解决,那就留待时日吧!

关键词:水墨计 设计 展览 时代美术馆 

更多新闻:

  俞心樵摘得2013《新周刊》新锐榜“年度艺术家”桂冠
  朱青生担任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轮值主席
  “茁壮的诗意——王克举油画展”在马奈草地美术馆盛大开幕
  “崔见——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