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虚拟收藏 > 收藏导向 > 详细内容

王向明的鸟类世界

2008年12月16日来源:《艺术名家》杂志作者:易英

王向明油画作品《鸟》

以鸟为题材来作画,在中国的现代绘画中并不鲜见,也有多种形式。比如搬用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尤其是那种院体的花鸟画,以表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还有一种是绘画性的,油画或版画,这些风格与王向明的画在题材上有些相似,表现生态或环境的主题,但是绘画的语言是比较学院的,或是现代绘画的表现主义风格。王向明走的不是这条路,如果从绘画的角度来理解和阅读王向明的话,即使是从现代绘画的角度,都可能造成一种误读。

实际上,王向明的绘画反映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观念,他完全放弃了传统绘画的造型语言或形式语言,采用了一种图像的方式,摄像、电视、电影、广告、计算机图像、彩色印刷等用现代科技和手段制作的图像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与视觉空间,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绘制的图像。大众文化的公共图像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其超量占有人们的视觉空间,人们无所不在地接受这些图像的影响,它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它甚至成为人的本性在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一种异化方式。它构成了我们的后现代主义的视觉经验,王向明的艺术也就是这种经验的反映。传统的绘画观念和语言,以及形式构成的逻辑都无法解释王向明的作品,中国当代绘画的主流仍然在传统语言的关系上,也有一些绘画吸收了图像的观念,如大面积的平涂、非常简单的形象,甚至有一些商标、公共符号的直接搬用,但像王向明这样直接把印刷图像作为他的表现形式还是很少见的。可以认为,王向明的风格并不是一种传统绘画的风格,而是对当代文化作出的一种反应。

图像的搬用并不是王向明的真正目的,图像的含义是很复杂的,它就像现成品一样,除了具有表象的特征外,还有其自身功能的意义。在采用图像手段的同时,其所指的意义也会同时浮现出来。就王向明而言,鸟仍然是他的题材,他采用了图像的方式来画鸟,实际上表现了一种深刻的内涵,同时在他的形式与内容上表现出一种深刻的矛盾。图像的搬用是对大众化作出的反应,期间隐藏着潜在的反讽,他排除了绘画,而绘画意味着传统,意味着手工的劳动和制作,意味着人的本性与自然的贴近。图像是机器制作的,是批量生产的,是当代文明的象征,是科技的象征,是以自然为代价换取的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在某种意义上,图像是人的本质在当代文化条件下的一种物化形式,是人与自然的疏离。不管王向明在主观意义上怎么喜欢鸟的形象或题材,而鸟在他的画中仍然是象征性的,而不是他所喜欢的具体的鸟。它不是那种生动活泼的鸟,不是画家在大自然中敏锐地捕捉到的形象。他的鸟是在阅读方式中看到的形象,也不排除他对鸟的真实体验,以及由此引发的同情和失落的感觉。但我们从他的鸟中看不到这种直觉的观察和描绘,但他从教科学、生物挂图或绘图百科全书上看到鸟与他的个人经验达成一致,作为符号或象征的鸟也表达出一种生存的忧虑。鸟是人类的朋友,它构成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的生物链,但它正在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鸟是自然的象征,它的消失标志着人类正远离自然,然而自然也会加倍地惩罚人类。

王向明是一个很有智慧的画家,他不是简单的直述鸟的意义,也不是单纯地以图像的方式作为形式的选择。鸟存在于图像的方式中,尽管王向明是用绘画的方式复制图像,这种复制正意味着机器复制的图像,意味着手工的图画正在消失,就像我们的环境被钢筋混凝土所包围。所以图像超越了自身,它象征着一个远离自然的环境,远离自然的社会,我们生活在一个一切都由机器复制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鸟正离我们而去。王向明的鸟是安祥的、温顺的、也是深沉的、悲惨的,前者是从美丽的画图上感觉到的,后者是那美丽的冷漠引起的感悟和思考。

网友评论

匿名发表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