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8日上午9时,15续中国青年论坛第二天的分享精彩上演。不论是“教育与传播”单元中极具现代性特征的实践案例分享;还是“传统的当代显现”单元中植根于昨日之源的今朝创新他举。都为我们打破了既定思维的局限,开启了多块“未解”之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李迎军副教授,直击中国服装设计师在面临传统服饰现代化上“山重水复”的境地,直视服装传统文化的断层。西方服饰变革中对东方的借鉴方式,是否在中国传统服饰当代性显现的尝试中得以运用?能否运用西方的材质符号表达东方山水的意蕴与气质?能否在未知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更多“柳暗花明”的可能性与意外的收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教授,在“穿透表象,理解传统”这一命题下,深刻地表达了对传统在当今社会中如何显现的理解——传统可以表现,不可以再现;经典不可再现,但可以表达。

西线工作室主持建筑师魏浩波在“场地秩序+氛围制造+公共生活模型建立的场所组合拳”中,展示了别于西方注重形式的中国传统建筑,聚焦在场景中的体现。在此空间中,生活的是受民族经验与文化教化下的民族共同体。通过对西南传统少数民族聚集地持续性进行设计改造,探讨了当代建筑如何介入传统生活、如何保持传统人文场域的同时要保留其民族的特殊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陈楠副教授,就“传统与时尚、变与不变”的话题展开讨论。以质疑探路,展开一系列对中国传统文人特殊审美的发问,展开今天的演讲。再通过一组质疑既定概念的案例,探索与寻求新的线索及解决方法。将传统文字介入当代生活的同时,让使用者和文字之间产生更多的交流互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李迎军副教授,直击中国服装设计师在面临传统服饰现代化上“山重水复”的境地,直视服装传统文化的断层。西方服饰变革中对东方的借鉴方式,是否在中国传统服饰当代性显现的尝试中得以运用?能否运用西方的材质符号表达东方山水的意蕴与气质?能否在未知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更多“柳暗花明”的可能性与意外的收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王之纲副教授,以新媒体为媒,寻求其在艺术中的“留白”。艺术、商业与媒体间相互交融。或纯粹,或包容,或多变,或专情。寻求跨媒体视觉艺术在其现代化发展上的,从自身传统经验发出的,极具创造力与想象力的艺术作品。

贾珊与梅静向我们展示的是设计师蕴于心底 的心绪,是隐而未发的渴望。在“再引临泉入堂筵——古典园林的现代阐释”中,分享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尝试方法。一种如何将古典园林的审美趣味与价值观等传统方式,植入现代生活产品的可能性。以其渲染属于大众的,寄情于山水的情怀。借人与产品的互动,实现别样的“园林梦”。

论坛结束后嘉宾合影
更多资讯:
“另一个我——陈承卫个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
2015年度“青年艺术100”惊艳开幕
“不期而遇——刘芯涛、胡勤武、主玛于江三人展”在三间房工业园隆重开幕